就業方向:
運動訓練
畢業后從事各種體育項目的專業運動員。
民族傳統體育與體育表演
從事傳統武術及舞獅等。
體育教育
體育教師、教練等方向。
體育產業管理
體育場館、賽事及體育協會的運營管理。
媒體(體育新聞)
各大媒體都會開設相應的體育專欄,需要專業知識及文字功底。
運動人體科學與心理學
人體科學為國家重點級學科,從事體育科學研究員、康復治療師和運動心理訓練等。
非本專業就業及創業
范圍就很廣了,找自己喜歡的就好,不過還是建議從事本專業。
考研
上述就業方向有些是有學歷需求的。
目前看來,體育專業就業環境還是比較良好的。體育產業分支多、范圍廣,對于畢業后的就業方向很明確,至少不會出現“畢業就失業”的情況。
就業前景:
在政策方面,
國家體育總局《體育產業發展“十三五”規劃》指出:體育產業發展的最大痛點之一,就是體育從業人口與體育專業人才的嚴重匱乏。尤其是體育經營管理人才的極度匱乏。至2020年,我國體育行業總體需求的從業人口高達600萬人,目前我國體育從業人口400萬人左右,這是一個巨大的人才缺口。其中保障體育行業健康蓬勃發展的體育經營管理人才缺口,預計在50萬人以上?!度窠∩碛媱潱?016-2020年)》闡明了培養適應全民健身發展需要的組織、管理、研究、健康指導、志愿服務、宣傳推廣等方面的人才隊伍,是達成國家戰略目標的關鍵保障措施。
2020年,政府提出“體育中考提高總分”、“推動體育納入高考”的政策。為成功舉辦2022冬奧會,國家也在大力培養體育行業人才。
在社會層面,
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,加上持續時間長,必然會反映出中國健康產業的不足,老百姓會更多關注醫療、體育行業。體育市場越來越規范化,不論是業余體育的訓練,還是競技體育,對個人資質的要求是越來越高,各類體育協會都在加強教練員、裁判員、考評員等的培訓,會促進行業良性發展。
總結
以上就是關于體育生出路的相關內容,但其實從事哪一行業,都要有多元化的發展渠道。例如,在從事體育教育的同時,可以利用起自己身邊的資源,參與賽事運營及管理,或者投資場館等。